瀏覽人數
8,479,552
2013
06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四地公民社會與社區發展的展望
美國駐亞海軍已超過海軍總兵力之百分之六十
中國四面樹敵日本藉機率先領軍挑戰中國
北韓唯恐天下不亂是日本另類幫兇
中韓簽署劃分經濟水域協定促進兩國全面合作
李在方/經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
1990年蘇聯崩潰之日,也是美國當即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強國之日。自1990至2000年期間,美國政府基本上致力促使解體之東歐共產國家和舊蘇聯14個獨立國協國家包括白俄羅斯、哈薩克、烏克蘭等在內,皆成為獨立自主國家,並日趨親近歐盟和美國。
一、蘇聯解體超強美國因勢利導根除中東三霸: 在無蘇聯摯肘之有利局勢下,美國當即「創機造勢」放手展開支持中東地區回教國家之民主化運動,乃有老布希時代1991年之第一次波灣戰爭。
首次波灣戰爭可稱之為聯合國「反侵略」戰爭。大部分戰場在科威特,因伊拉克侵略科國,聯合國通過決議案組成28國聯軍,全世界支持。
(一)師出有名4天內擊潰伊軍救科威特於危亡:
1991年1月16日至1991年2月23日僅7天期間空戰結束,陸戰1991年2月24日至2月28日四天內終結。聯軍之戰爭費用約750億美元,美國外其他二十餘國分擔約530億美元。美軍死亡299人,死於戰爭任務者僅148人。
(二)伊軍如累卵遭石擊海珊被捕審判後被處死:
2003年第二次波灣戰爭,則係美英聯軍剷除海珊政權之純軍事行動。聲稱伊國持有生化武器和其支持恐怖活動為由,侵入伊拉克。2003年3月20日至同年4月14日三週內擊潰伊軍。美軍在戰鬥中死亡僅105人、英軍31人。戰爭費用800億美元全由美國負擔。美英聯軍外,澳洲、西班牙和波蘭等國出動特種部隊助戰,可見澳、西、波蘭等和美英兩國關係之特別密切。
(三)利比亞格達費挑戰美國霸權下場最淒慘
2011年利比亞爆發反對長期執政四十餘年(1969年8月至2011年8月)的獨裁者格達費(2011年10月20日死亡)之反政府大示威。格達費之「武力鎮壓」導致支持和反對鎮壓部隊之內戰。美、英、法為首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支持反格勢力,格達費最後被反格部隊以最殘忍之手段所殺。
(四)埃及穆巴拉克總統將政權交給軍隊而命存:
埃及穆巴拉克總統執政近30年(1981年10月14日至2011年2月11日)。被反政府示威活動所迫,較格達費早半年將政權移交給「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乃能全身而退。充分顯示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之大國領袖,確實知進也知急流勇退。
1969年利比亞、埃及和蘇丹三國結成「革命同盟」形成阿拉伯世界之重心,在當年蘇聯聲勢浩大期間,伊拉克、利比亞和埃及三國因其政治和社會穩定,在美蘇兩大國間左右逢源,確曾風光多年。
海珊、格達費和穆巴拉克三人時代後的中東地區,已是一盤散沙,尤其中東地區之大部分石油乃被美國直接或間接所掌控,故而多數工業國家之命脈已操在美國手中,美國超級強國地位乃更強固。於中東之「獅虎」已除後,伊朗僅是「狼」而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邊緣地區對世界政治和經濟大局之影響已不大,因此未來全球命運繫於亞洲之走向。而美國「偕」歐盟重返亞洲之大局已定,加上俄國原本就是橫跨歐亞大陸之大國,而其最近特別獲邀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之軍演,隱含之意義特別突出,使筆者當即想到清末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帝俄並未缺席。而俄國對北韓之潛在影響力也至深且厚。
中國在亞洲成為「眾矢之的或眾星拱月」,完全操之在中國是否能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合作關係」。因此習近平6月7日至8日在美國加州與歐巴馬兩天之高峰會,將是亞洲邁入和平合作或明爭暗鬥時代之轉捩點。
美國顯然在和戰兩方面皆已準備就緒,以下筆者僅就美國展現之應戰準備和政策之一慣性略陳所知和管見如下:
二、美國亞洲政策之一慣性和因應中國崛起之佈署:
世界各國普遍皆注意到美國在太平洋之陸海空軍早已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駐軍之總和,然而其駐軍仍在增加中。目前美國海軍已有6艘航空母艦和其伴隨之艦隊,其駐韓日之空軍和陸軍實力足以平衡「俄、中、朝」三方之軍力。事實上,美國海軍百分之六十以上業已駐在亞洲。此外美國和菲律賓政府有關海軍合作之磋商正持續進行中。新加坡已接受美國4艘最先進軍艦之進駐,在澳洲達爾文(Darwin)地方也已建立了一個陸戰隊基地。另在考考斯(Cocos)島也建立了無人偵察機飛機場。同時美國國會已通過歐巴馬政府可以與相關國家協商在西太平洋進駐更多「戰術核武器」。美國和越南正磋商之軍事合作包括越南提供金蘭灣海軍基地(越戰時期美國所建)給美國使用(已是眾所皆週知之事實)。前述美國之全面佈署顯然係針對中國軍力之大增,特別對中國軍方在內政和外交方面似乎具有決定性之影響力,尤其中國軍方傾向動武解決國際紛爭之公開言論,是舉世所罕見之「特色」,是使中國週邊國家不安感日增之最大因素。
三、中國政府建立以來與鄰國之武力衝突:
1950年至1953年中國參加韓戰後,至1962年前後10年期間,是共產世界和西方國家間之兩極化對立局面。中國、印度和印尼曾是「第三世界不結盟國家」之軸心,一度成為美蘇兩極化對抗之中間平衡角色。而中國則為軸心之首。中國當年之外交乃大放異彩。然而正當國際社會趨向鼎足而三局面發展之際,突然發生了中國侵入印度之中印之戰,使亞洲大局立變,中印關係自此而後陰影一直存在。印度之中小學教課書中,有了中國曾侵略印度之文字,反華勢力藉之蔓延滋長迄今。中印戰爭同時,印尼和緬甸軍隊內部共產勢力發動政變失敗,東南亞國家排華運動因之如野火燎原,乃使印尼、緬甸、馬來亞、泰國等境內華僑受到波及,受害至深且鉅。亞洲各國華僑當年由原本一致期待中國成為保護者,中印之戰後使他們膽寒。越南統一後,中越之戰更令全世界高度困惑不解,中國所求的究竟是什麼,乃使鄰國個個不安。
中國、印度和印尼之第三世界不結盟國家因中印之戰而冰消瓦解,也即使中國之外交自此不易重振雄風。

當年中國高層領導人周恩來總理和鄧小平等少年時代曾留法留俄,中國政權建立後也有多年與美、英、俄、日等交手多年之經驗,然而在外交上仍不免前述顯然之「失策」。其後中蘇珍寶島之戰,更令世人特別是鄰國對中國之戒心更加大,也讓研究中國外交政策者幾乎皆以「不可思議」形容中國之外交。
最近中國在與越南、菲律賓和日本等之紛爭日益加深加烈情況下,中國解放軍竟在李克強新總理訪問印度前之4月15日侵入喜馬拉雅山開闢了另一條戰線。
印度媒體報導,武力對峙地點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國三角地帶,中國軍隊進入印度境內建立了一個19平方公里的帳篷營地,印方估計中國在高原上占據了750平方公里印度國土。1962年中印邊境之戰,印度戰敗後,兩國以「實際控制線」為界,但始終未正式劃定疆界。然而在李克強訪印數天前中國之此一軍事行動對李之訪印,顯然有百害而無一利,目的何在?
李克強出任中國新總理首次外訪選擇的是印度,於5月20日和印度總理辛格會談發表聯合聲明,相互承諾致力解決兩國邊界糾紛,並進一步鞏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並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特別強調雙邊貿易至2015年希望達到1000億美元,印度去年對中貿易逆差為290億美元。
筆者感到最重要者在於李克強和辛格皆聲稱很快會派遣特別代表展開解決邊界糾紛之談話。李克強說在雙方獲得皆可接受之解決方案前,將致力維護邊界之和平與安寧。
然而關鍵點在於印度總理辛格在李克強離印後即赴日和安倍簽署了與李所簽大同小異之各項協議。中國軍方4月15日侵占印度750平方公里國土之行動乃使印日加強軍事合作更加合理化。「特別巧」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拉斯穆森訪日,也在4月15日和安倍首相簽署了「政治宣言」,加強日本和北約在安全領域之合作,並當即發表日本駐北約代表由日本駐比利時大使兼任。在日期上之這一「不可思議」之巧合,顯示中國軍方4月15日入侵印度之意義極其特殊,係表示中國沒有將北約放在眼裡?還是向某方表達我「照令」行事了?
四、中韓依中間線簽署經濟海域協定化除合作阻力:
就中國外交而言,化解與各國漁業糾紛是減少困擾當務之急。中韓漁業糾紛多年來是兩國關係上是最困擾之問題。由於韓國政府和民間深切體認中韓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大,故而中方絕無縱容漁民犯法之用心,乃先嚴格要求自國漁船不得侵入中國海域,同時對侵入之中國漁船僅提高罰款而已,中國有關官員上下皆知韓國政府為維護雙方整體全面之友好合作關係,已盡力促使韓國民眾特別是漁民皆知中國政府絕不偏袒任何不法捕魚作為,因之任何漁業糾紛根本不會被扭曲成政治事件,乃使兩國之漁業紛爭一一皆化解於無形,從而兩國經濟合作之「非經濟性阻力」乃日益減少,雙邊經合乃邁入坦途。
中韓兩國為200海哩經濟水域之劃分,在1996年經過16次會議簽署了5年為期的暫時協定,自2006年開始每年順延一次。儘管有了暫時協定,中國漁船仍持續非法侵入韓國經濟水域捕魚,韓國漁船則無侵入中國海域之紀錄。可見韓國漁民之守法精神,以及對政府處理入侵中國漁船之寬容也能體諒。筆者竊思,中方如能使中國漁民也同樣守法之日,則是中國真能崛起之時,這是中國人必須要有之基本認識,故而兩岸應學習並敬重韓國政府和民眾之一致以大局為重。
自2001年至2012年共計4628艘中國漁船因非法捕魚被押,2012年被押漁船可能突破以往之紀錄。而中國對韓國岸巡不幸死亡事件,除表達遺憾之外,雙方密切聯繫合作對事件發生情況做了徹底調查後作了公正之處理。同時中韓也成立了漁業委員會,設立了避免衝突事件之熱線。對有關兩個珊瑚礁誰屬問題,雙方已達成「珊瑚礁」不是領土問題之協議。韓國大統領李明博在離任前之記者會上宣佈,如果經濟水域以中間線為準,因珊瑚礁距韓國較近,將屬韓國。
中國和其他國家之漁業糾紛,若依中韓經濟水域以中間線為準,其與他國漁業合作之協議也將不難達成。
兩岸漁民在基本上似乎宜效法韓國漁民之守法精神,而一般民眾也宜以大局為重支持政府,將使漁業糾紛不致變成不易解決之政治外交事件。就這方面而言,韓國人能,中國人沒有不能之道理。
五、北韓現在未來皆是中美兩國最頭痛之難題: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對北韓之制裁決議後,事實上北韓已無選擇。北韓因中國之猶豫不決乃能繼續我行我素,更於本月18至20日接連三天試射了6枚短程飛彈,似已得意忘形,對聯合國和美中兩國之刺激可想而知。筆者多年觀察聯合國和美國動武前後之運作,對北韓之行動可以說已是箭在弦上,美國因之當年參加韓戰各國以美韓聯軍為主加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之支援,而中俄勢將不得不袖手旁觀,則聯軍在數月內採取如對伊拉克之閃電軍事行動將非意外。
由前述第一和第二兩次波灣戰爭之結果,對北韓之登陸作戰如韓戰之在仁川,據退役韓國將領估計攻佔平壤也不過幾天而已。
東北亞和平之核心點在於韓半島非核化,朝鮮放棄核武日本將完全沒有擁核藉口,其軍國主義再起之擁核妄想也將成泡影,而美國今後也將不必擔心無核日本之偷襲美國。
中美此次高峰會之課題中或有決定北韓放棄核武限期之可能,以及美日承認北韓和建立亞洲和平新秩序。如果北韓仍不就範,其將步向利比亞和伊拉克之後塵之機率大增。
倘在此次高峰會中習近平促使歐巴馬深信中國追求的是和平崛起,並將以行動支持配合美國在亞洲建立新秩序,中美兩國可望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中國今後將「鴻圖大展」。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李在方/經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
教授(生於1939年、山東諸城人)。
韓國建國大學國際政治博士、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東語系文學學士。

現任:經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政略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民國國民外交協會(1937年成立)副理事長、亞太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 中韓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台緬民間經濟文化技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私立銘傳大學校務顧問。

曾任:中華民國駐韓國台北代表部代表、中華民國外交部顧問及無任所大使、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中華民國交通部顧問、中華民國新聞學會秘書長、中華日報副社長、中央通訊社駐韓國分社及東北亞分社主任、中華民國航海通訊社社長、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副教授、私立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及大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私立淡江大學韓國研究室主任、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副秘書長、中華商業海事職業學校校長及董事長、中華民國駐韓國大使館主事。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