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472,001
2011
06
月號論壇主題
陸客自由行對兩岸的啟示
從陸客來台自由行看兩岸關係發展
范世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台灣)
壹、前言
從2008年7月陸客首發團正式開放後,大陸成為來台觀光客國家中成長最高者。2010年來台觀光客總數為556.7萬人次,比前一年成長26.7%而為150萬人次,帶來台幣2,700億的外匯收入。其中,2010年陸客來台為120萬人次,超越日本而成為我國最大客源國。也因為如此,從2011年元旦開始已把陸客來台限額由每天3,000人放寬至每天4,000人,預估2011年將可突破200萬人次。但是由於陸客來台是採取團體旅遊,所以所有的消費都在與旅行社有合作關係的商店,其他業者無法受惠於此一外部利益;加上陸客多集中在固定縣市之景點旅遊,許多縣市並無陸客蒞臨。因此,為增加陸客來台的外部利益與乘數效果,政府開始積極協調對岸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
貳、陸客來台自由行的發展
提議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最早是由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在2009年5月19日對外提出。之後,吳敦義院長也在2010年7月表示,希望在2011年元宵節(2月17日)開放陸客自由行,但結果並未開放。2011年4月7日吳院長表示,陸客自由行最晚不會超過 7月 1日,也有可能提早在 6月實行。
一、大陸態度由消極轉為積極
面對台灣要求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大陸的態度始終是謹慎而保留的,2010年5月大陸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稱將按照「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原則,「認真考慮」開放其人民來台個人遊試點的可能性,將待市場成熟、條件具備後實施。同年5月12日國台辦發言人楊毅表示,有關開放陸客到台灣進行自由行或個人遊問題,大陸認為,應該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由兩岸協商,透過試點逐步推動。邵琪偉另外在8月16日表示,大陸開放「個人遊」的試點城市,需具備三個基礎條件:居民收入相對較高,出遊率較高;交通條件較好;旅遊市場規範。國台辦主任王毅11月則在重慶表示,開放陸客自由行尚無時間表,目前兩岸的共識是從「開放大城市」開始。由此可見,大陸對於陸客自由行一直是較為保守,也沒有具體的時間表,直到12月下旬在台北所召開的第六次江陳會,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指出:「陳會長(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明確表示說元宵節太趕了,但相信不會延到6月底」,這才正式顯現大陸願意開放的具體時程。
2011年4月13日楊毅表示「我了解的情況,磋商在不斷地取得進展」,但卻也提出,時間點上不必再揣測,小兩會正在談,什麼時候把相關議題都談好了就會公佈時間,「我們還是爭取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啟動」。4月27日阿里山小火車發生翻覆,造成5人死亡、逾100人受傷,大陸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指出,「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做好旅遊安全工作已成為當前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重要任務之一」,此一說法造成台灣擔憂陸客自由行恐會生變。5月7日在成都召開的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提出增加陸客自由行城市的訴求,中共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則回應說,兩岸應積極促成大陸居民赴台自由行,並「爭取在今年6月底之前辦成這件好事」。
基本上,大陸最主要的顧慮還是陸客非法滯留的問題,事實上自2008年7月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已有215萬5700多人次,其中脫團者約65人,尋獲35人,僅30人失蹤,脫團比率低於萬分之三。此一數據歸功於在台灣旅行社出面「具保」的情況下「團進團出」所致,因為一旦發生脫隊問題,旅行社都必須面對罰款、記點,甚至撤銷帶團資格的處分;而大陸對於其組團旅行社,也同樣賦予審查與篩選的責任,若有陸客跳機亦必須處罰。然而若一旦開放自由行後,旅行社若不協助陸客繼續擔保,僅靠保證金與保證人制度大陸並無充分保握。大陸擔心若發生滯留不歸情況,可能引發兩岸關係問題與台灣民眾的不良反應,甚至成為台灣反對政黨與媒體攻擊的對象,進而可能影響台灣的2012年選舉。此外,如果開放陸客自由行,則陸客與台灣一般民眾的接觸機會大增,如此摩擦與衝突的機會也可能增加。而目前團體旅遊模式,則將陸客限縮在特定旅遊區,可以減少2012年選舉前的不必要問題。
二、兩岸針對陸客來台自由行談判曾陷入膠著
2010年11月下旬,兩岸在香港針對陸客自由行進行首次協商,由俗稱「小兩會」的「台旅會」(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與「海旅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進行磋商,但因兩岸對於開放方式看法歧異造成談判觸礁,我方希望採取「一般」、「商務」和「本島」、「離島」不同的開放方式,並以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重點城市居民與大陸百大企業幹部列為優先開放對象;但大陸則希望由廣東、福建等沿海省分做起,因此最後兩岸未能達成共識。
2011年1月25日的談判,對於開放的地區確定為上海和北京,至於每天開放人數則列在500人到1,000人之間。但雙方對於「保證金」和「保證責任」產生相當大的歧異。我方因擔心陸客「跳機」,堅持應收取一定金額的保證金(暫訂10萬元新台幣),作為陸客逾期不歸等類似違規事件處罰;且陸客年收入要達到人民幣15萬元(約台幣75萬元)。但大陸認為此為「歧視」陸客,多年來台灣人到大陸都沒有收任何保證金,此不但極不對等而且有傷「尊嚴」,因此要求我方取消這項限制。
同年3月17日台旅會和海旅會繼續在香港會談,共識是先開放金馬小三通,再擴大到台灣本島,最快有望於4月初清明假期開放。但兩岸仍因保證金問題相持不下,因此吳敦義院長提出了兩個解套方法,一是陸客過去曾組團來台,全程沒有不良紀錄者;二是陸客過去曾申請「簽證」前去美國、日本、歐洲等地,沒留下不良紀錄者,均可免繳保證金,但若無以上要件者,仍然必須繳交,但此一看法仍無法為大陸所接受。
4月12日小兩會在香港的磋商,對於「逾期停留機制」依舊無法談妥,對於要採取收取保證金還是保證人制度,兩岸仍有歧見。若是採取保證金制度,雙方仍未確定要由大陸旅行社收取擔保金,或是由陸客親友提供擔保,或是由陸客提出存款證明或在學證明等方式來作為依據;而若是採取「保證人」制度,則陸客勢必要在台灣與大陸當地,都找到一個保證人,萬一發生滯留不歸的問題,兩位保證人就必須負責,而滯留陸客逾時出境之所有費用,則必須由保證人來繳納。但基本上,兩岸對於初步開放500人,試點城市以北京、上海優先,在台停留期間最長為15天,均已經達到共識;至於開放城市方面,大陸爭取能加入廈門,台灣則希望開放的廣州、重慶、成都
5月中旬,台旅會和海旅會繼續在香港進行會談,最後的決定是開放北京、上海與廈門等三個城市,每天500人;另外開放金門、馬祖及澎湖等離島的自由行,則不限省籍,所有陸客均可前往,且人數不限,但不能轉至台灣本島旅遊。而來台自由行的陸客不需繳交保證金,但需提出存款新台幣20萬元的證明,或年薪人民幣12萬元(約新台幣55.2萬元),或持有信用卡金卡,或持在學證明。另一方面,採取「保證人」制度,來台自由行之陸客親友,或觀光相關產業團體都可提供擔保,大陸則在出境申請中,增加緊急聯絡人項目,以擔負協尋義務。自由行陸客的入台證有效期限為3個月,每次入境最多停留15天,但入境後可申請延長,一次以7天為限。
參、陸客來台自由行的影響與發展
陸客來台自由行,對於增加經濟上的外部利益、增進大陸民眾更為深入的瞭解台灣與提昇兩岸民眾的互動上,均有正面之意義,但以下發展仍值得關注:
一、實際效果恐未如預期
香港與澳門由於是屬於城市型的淺碟性經濟,加上服務業與零售業佔其經濟比重甚高,所以當開放陸客自由行之後經濟效果明顯而直接,一般民眾能夠因而獲利或是容易感受,特別是2010年訪港陸客高達3,603萬人次。但是台灣的土地面積遠大於香港、澳門,加上農業、製造業與其他產業仍佔經濟上的相當比重,若每天只開放500人,經濟效果難以與港、澳相提並論,若讓台灣社會與媒體對自由行期待過高,恐怕屆時成果會不如預期。
二、兩岸境管單位應互設代表處
目前陸客來台,必須在大陸官方的出境審核通過後,由大陸的組團旅行社將通行證寄到至台灣,由台灣接待旅行社送交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審核,通過後將入台證寄回台灣接待社,再由台灣接待社寄回大陸組團社,這些手續大約需要1個月,證件往來甚為耗時。加上目前來台自由行陸客毋須繳納保證金,因此陸客的存款證明與在學證明是否真實、保證人的身份為何、保證內容為何就相當重要,而如何查證就成為技術上的問題。因此,鑑於縮短陸客申請證件的時間與方便資料查核,應就兩岸境管單位互設代表處進行協商。
三、旅行社仍扮演重要角色
從當前陸客自由行的進行方式來說,旅行社仍將扮演相當的角色,首先,由於陸客保證人的身份查證與掌控不易,因此應會承襲目前陸客團體旅遊的方式由兩岸旅行社擔任保證人。其次,陸客來台自由行若自行購買散客機票與預定飯店房間的費用甚高,透過旅行社則能以團體價格來獲得優惠。第三,台灣範圍較大,但除台北市與高雄市的大眾交通較便捷外,其他縣市若要進行旅遊恐怕仍須租車,也需要導覽解說,這提供旅行社服務的機會。因此,未來陸客來台自由行與港澳自由行不同,旅行社仍將扮演相當的角色,將散客組織成所謂的「散拼團」。但若是如此,其實與當前的團體旅遊差異不大,消費仍被旅行社所掌控,如此開放自由行的目的無法彰顯。
四、我國應提高旅遊品質與安全
為提高陸客來台自由行之意願,我國應積極開發會議、醫療、美容、健康檢查等專業旅遊,增加自由行在經濟上的附加價值。其次,強化各種導覽資訊,增加大眾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以提昇自由行的便利性。第三,增進旅遊景點的安全維護,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第四,強化業者服務品質,避免發生購物糾紛。
五、負面問題短期應不會發生
陸客來台自由行短期來說,由於大陸官方的嚴格控制與篩選,因此負面問題應該有限。但長期來說,陸客是否會逾期不歸,是否會進行情報蒐集以致於危害國家安全,是否會如香港般的在台生子而佔據醫療資源,是否會藉機在台賣淫、非法打工或進行犯罪活動,是否會與台灣民眾產生文化與交流上的摩擦及衝突,都值得持續關注。
End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范世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台灣)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法學博士
經歷: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國立金門大學國際事務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國立金門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所長
研究中國大陸僑務政策、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政治經濟學、中國大陸旅遊政策與產業發展、國家主權基金,共有40餘篇論文發表於「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中國大陸研究」、「問題與研究」、「遠景基金會季刊」等列名「SSCI」、「TSSCI」之學術期刊,與「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rea Review」、「Keio SFC Journal」、「問題と研究」、「香港社會科學」等國際學術期刊,以及「展望與探索」、「中共研究」、「孫學研究」、「東亞研究」等專業學術刊物;此外,共有八本學術專書出版。2010年榮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院99學年度學術研究傑出暨優良教師獎。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