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479,891
2016
03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四地新世代如何看待台灣政治新局及兩岸關係
民主是返還給人們選擇的尊嚴
羅毓嘉/詩人、同志權益推動者(台灣)
2016年一月,台灣選出第一位女總統。第一位「至少」願意說出「我是蔡英文,我支持婚姻平權。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去愛、追求幸福。」的總統。台灣的民主容許我們選擇她,容許我們選擇一種立場,與對未來的想像。
 
自2015年起至2016年春天台灣的六大都會區首長陸續宣布,開放行政區內同志公民向戶政機構註記伴侶關係存在,確保彼此的醫療代理權、行政區內公務員亦可享有一般婚姻配偶的婚喪陪產等假期權利。
 
台灣持續往前,即使在並無其他亞洲國家前例可循的情況下,走得有些跌跌撞撞。
 
2016年的春天,我和他相伴相守將近七年。我們還不擁有結婚的自由。他說,他的家鄉香港,可能有點難。但台灣,或許有更多的機會。他始終沒有鬆口他是否願意與我結婚,偶爾他會談著自己退休後也想來台灣找間房,養隻貓,他這麼說。他從未說過要跟我結婚,但要我儘管在台灣給人爭取婚姻平權。而至今我們有了一個這樣的總統。即使台灣可能還不知道如何平息各種爭議,對的事情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該怎麼做。
 
蔡英文說,「社會有很多人支持婚姻平權,但是也有很多人持保留態度,這是一個整體社會必須一起面對的議題。希望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不因此而對立、分裂,大家都能夠理性的以團結理解的心態來處理。」
 
正確的事,端視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可以一起面對,共同決定。
 
同志婚姻不只是一個民法的議題,民生的議題,它同時還可能決定了一個國家的人權位置與高度,以及,台灣該拿甚麼與中國談論「維持現狀」、談論「拒絕統一」、談論「我們是兩個相異的國家政體」。如此而已。婚姻平權是當我們談論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同時,如何讓每一對同志伴侶的日常生活擁有獨立選擇權力的鑰匙。
 
婚姻平權,是將選擇的自由返還給那些曾被剝奪了權力的人們。而民主也是。返還給人們選擇的尊嚴,讓人們得以選擇政治的領袖,家庭的組成,以及,一種對生活的願景並承擔相應的責任。
 
認識他那年,二零零九,我搓著他的鼻頭說,香港都回歸十二年了,你是中國人呢。我是台灣人。你這護照上印的是P、R、 C、你知道我的意思嗎?我說。他哼了一下,說香港人是這樣,我們啊,要的東西好簡單,就是民主。我們一直都想要民主。那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25至26條: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28條:香港居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第27至38條: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通訊、遷徙、信仰、宗教和婚姻自由,以及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
 
台灣同志大遊行走到第十三年了。
 
是的,我們彷彿往前走了一些,但關於婚姻,我們仍未有太大的突破。是的,每一個人對同志平權、婚姻平權的支持確實都應該被感謝,好比天后張惠妹不知第幾次在唱到「彩虹」那曲目的時候,大聲為同志朋友宣揚愛的平等。愛是唯一。我們歡呼,我們說,阿妹我愛妳。兩年前蔡依林的「不一樣又怎樣」MV未演先轟動,媒體多以「蔡依林挺同志婚姻」為題,大大讚揚蔡依林作為同志教主,以行動撐同志的作為。但除了蔡依林與林心如的螢幕女女初吻,除了歸亞蕾在MV當中一句「她是我妻子。」道盡世間的愛其實並無高下。
 
愛總歸是形上的。可相較於每一對同志伴侶死生契闊的廣袤的愛,日常生活,則無法避免地,形下得讓人畏懼。當台灣有了一個新的總統,她應該告訴我們,同志婚姻平權這件事情如何與她不斷提及的,那個「更好的台灣」連結在一起。
 
台灣甚至可以在談論兩岸「維持現狀」的時候說,「我們期待中國在各項人權領域與台灣都能齊頭並進。在那之前,我們將不討論任何改變現狀的選項。」而那,當然可以包含同志婚姻。
 
2015年的仲夏,美國全面通過同志婚姻的法制化,每個人都在臉書的大頭貼上換上了彩虹的底色。每個人相互慶賀,朋友說,要不要出去喝一杯?我說,有什麼好慶的呢。香港網站上一篇評論寫著,「台灣很多事情都依傍美國,加上同志活動近年搞得有聲有色,情況好像很樂觀……」然而事實是否當真如此?我並不確定。那時,台灣剛換上了一批大法官,其中的吳陳鐶就直言同性婚姻對社會衝擊很大,反對同性婚姻的法制化……
 
世界不斷變遷像海浪沖刷著這婆娑之洋的美麗之島。人權、民主、平等與自由的價值沖上了沙灘,隨即被重力往深海拉去。千萬年來,自然如此,人世如此,一切的拉扯,辯論,與協商都是必要的。我們繼續前進,或許進三步、退兩步,我們繼續前進若台灣能夠是華人世界的人權燈塔。
 
只是台灣真的已經做得夠好了嗎--包括老年同志的照護、地方中小學的性別教育實踐、公共空間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置、致力減少校園中對非主流性別氣質的霸凌……我們可以做的其實非常多。上回,一位女性友人說,在英國唸書時,日本同學得知她來自台灣,便主動跟她說他來過台北五次──因為他覺得這座城市「對同志非常友善」,有別於東京的壓抑、首爾的保守,台北對他來說是個很棒的渡假地點,「就像亞洲的舊金山。」
 
而在一堂剖析華語電影的課上,她更有兩位以蔡明亮電影為研究主題的葡萄牙同學語帶興奮地說,「台北是我們去過對同志最友善的城市之一,」而她這兩位同學都是異性戀。
 
對他們來說,台灣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台灣都會區對同志文化兼容的那份開放──這樣的台北形象,顯然比砸大錢在任何國家做廣告推廣城市觀光更有說服力。在政治上,民主化的台灣可以區分自己與中國那最根本的差異。一個兼容並蓄的社會,則讓更多同志得以發揮最大的潛能。
 
而民主開放自由的社會,容許每一個人以自己的樣貌生活--是的,那柴米油鹽上班下班吃飯睡覺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的生活--身為同志、一個跨性別,一個雙性戀,都將被給予他們日常生活的空間,生存的可能,以及不管你是誰,也依然被平等對待的機會。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人」,即使欠缺生育能力、經濟能力不佳、有施暴傾向、感情關係複雜,愛滋病,漢生病,濫交,也還是值得我們愛他/她。就像某一天即使我們窮困潦倒了,在那樣的國家,我們依然可以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在那樣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我們。
 
期許台灣能夠成為那樣的國度,而永遠不嫌太遲。我但願我們能夠。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羅毓嘉/詩人、同志權益推動者(台灣)
羅毓嘉。1985年生,台灣宜蘭人。紅樓詩社出身,政治大學新聞系畢,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服務於證券金融資訊產業,時常感覺自己被資本市場淹沒,腳不能著地,頭不能頂天,遂寫字。著有詩集數本,散文集數本。最新作品為散文集《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詩集《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皆為寶瓶文化出版)。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