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479,878
2016
03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四地新世代如何看待台灣政治新局及兩岸關係
兩岸經濟劣壞 唇寒齒凍何時了?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過去兩三年兩岸經濟劣壞態勢,一進入2016年,就完全具顯而浮凸出來,從2015年的實績表現,到所有2016年及其以後的展望預測看法,幾乎都已確定,在2018年之前,應該都還看不到扭轉向上的實質經濟復甦振興景象,而兩岸唇寒齒凍的艱困難局,也恐怕一時無以化解。

在2018年前看不到復甦振興吉兆

兩岸經濟2016年,迄今所能見到無論自評、他評或跨國機構的推斷預測,都普遍不看好:中國大陸經濟的放緩轉劣,已嚴重波及亞太區域經濟景氣的轉為暗淡無色,也嚴重衝擊國際股匯市乃至整體復甦振起的步伐速度;當然,黑水溝之隔的臺灣經濟,更因為大環境不利以及對岸中國大陸影響,而出現嚴重崩壞狀況,甚至會肇致在2018年以前,根本看不到任何有力復甦振興的吉兆徵象。

兩岸經濟呈現劣與壞,這種「中國劣而臺灣壞」的唇寒齒凍窘局,究竟會拖多少能拖多少?會壞到多深能壞到多深?正是當今全球都無限關注的重大課題。
會有低過於5%的驚人數字?

中國經濟的持續降溫,對國際經濟社會,對亞洲區域經濟,乃至對兩岸經貿的衝擊影響,都不容忽視。OECD預測,自2016年以後的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平均成長率會掉到6%以下,遠小於2014年的7.3%,以至於2015年的6.8%;但是過去一向與中國官方步調一致的IMF所作出「樂觀估計」卻認為,2016年中國GDP僅會達成6.3%,甚至會出現低過於5%的令人意外表現,比起中國官方設定的6.5%國家經建目標,更低很多,多數預測認為這般趨緩走勢,會持續到2017年底,而2017當年也僅可能剩6%或更低水準。這將會是中國改革開放37年以來,1990年首度放緩至3.9%之後,時隔26年再度出現的最低經濟成長水準。

2016年中國持續低迷,即使能像IMF總經理拉嘉德的預判,可以勉強「避免硬著陸」,但是,疲軟的經濟成長勢難創出足以滿足年輕人需要的「新增就業機會」,而國資銀行都將被捲入龐大民間呆帳的「不良債權」問題漩渦之中,儘管零售和汽車銷售猶可表現強勁、工業生產活動也將持續改善,但是整體經濟成長率勢將難以高過5%。為了刺激出口,人民幣兌美元進一步貶值的極高可能性,勢必難以排除。
牽扯拖累臺灣、日本

跨國機構普遍認為,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新興市場經濟體將面臨嚴峻的內外環境挑戰,強勢美元和地緣政治,所造成國際油價跌跌不休態勢,更會衝擊全球經濟表現。在最近兩三年,尤其深受中國經濟放緩波及影響的日本與臺灣,將更較其他地區國家難受。

今天中國經濟,無論對外貿易與投資之任何發展,都對全世界經濟有著巨大影響:中國的對外貿易額已占全世界貿易總額的18%,超越了過往占比一向最大的美國,2015年美國占比祇不過15%;再者,人民幣自2015年9月份起正式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關鍵貨幣組合,在未來,任何來自中國內部因素所造成人民幣貶值、資金外流,以及中國股市的漲跌,都對全世界股匯市,造成超乎過往的重大影響,對於包括臺灣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全球競爭力,構成負面衝擊。

「清債務、控投資」調整將持續三年以上

內需及對外經濟的同時趨於劣化,是肇致中國經濟大放緩的主因。
在中國內需經濟方面,房地產行情惡化,企業債務餘額的營收佔比於2015年達到160%,超過了日本泡沫時期的150%水準,「民間部門債務跳躍增高」問題,正是關鍵變數。在經濟不斷惡化背景下,中國需要清理和削減債務,控制投資,同時也高度擔憂「資本流出」問題,在近期內難以扭轉或抑止,甚至更趨惡化。

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中國企業貸款持續成長的重負,壓縮了整體經濟成長,而這一「清債務、控投資」的結構性調整,恐須持續數年之久。

特別是,2015年中國的資金凈流出額,竟一舉高達6,760億美元,成為全世界國際資金流向決然重大扭變的關鍵因素,也造成對全球金融經濟的莫大撞擊力。

而促使中國資金大量淨外流的兩個大因素,在未來兩三年內,恐怕也暫時改變不了:第一個因素是,民間企業提前償還美元計價的外債,由於美國Fed在時隔9年半之後的加息行動,讓多數中國民間國際化企業,已然預感美元升值和國際利率上漲的先聲已至,因此加緊步伐搶嫌償還美元債務,成為中國資金淨外流大增的原因之一;第二個因素則是,向海外擴大資產移轉的金融交易,造成的大量資金淨外流,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分析,中國富裕階層向海外轉移資產等金融交易,及其以外事項的資金外流增加,也是中國資金凈流出的重要原因。

臺灣展望更不樂觀

臺灣經濟成長率2015年無法「保一」,2016年無法「保二」,是行政院主計總處在2016年2月17日公布的官方國內經濟展望預測,所揭示的關鍵重點結論,引起國內外的相當重視。

臺灣經濟成長率在2015年僅達到0.75%,是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以來的最低紀錄,而2016年出口將首見連續兩年衰退,所致成長率無法「保二」,更將成為第二低水準,在在都明確映現出國內成長動能顯然嚴重不足。繼2015年商品出口大幅衰退10.83%後,2016年彈升力道有限,預估出口仍將衰退2.78%。

中國因素的衝擊力增強中

官方預測認為,會造成2016年臺灣經濟展望不樂觀的四個大小環境變數,影響最大也最值得重視:一是,中國大陸新常態經濟放緩,尤其中國大陸建立自主紅色供應鏈、自有品牌崛起,造成臺灣供應鏈發生嚴重移轉,不再下單給臺灣業者,更加上中國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壓低價格,造成臺灣產品競爭壓力,以致出口中國大陸市場毫無起色。;二是,臺灣重點產業的行動裝置產品銷售大幅減緩,且硬體裝置在國際市場也不再吃香,需求已相對降低;三是,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將祇能成長2.8%,連續五年低於3%成長率,主要先進國家貨幣與利率政策,將嚴肅改變全球經濟大環境格局;四是,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拖累全球產業經濟動能,以及市場需求胃納能力。

意識形態治國 無法抵禦外來環境挑戰

在既往67年的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迄未有過這種對外出口連續兩年大衰退的歷史紀錄;即使是在世界金融海嘯危機爆發後,儘管臺灣對外商品總出口在2009當年大衰退達20.3%,但是翌年的2010年,立刻反彈恢復正數成長,且成長率更高達35.18%。但是,2016年臺灣所面對的情境狀況,跟七八年前的世界金融海嘯危機,根本大不相同,目前的國內外大小環境條件,都相當迥異,也相當不好,簡直無法相提並論。

尤其是2016年起,有了一個根本屬性及治國意識形態完全不相同的執政當局,造成了主觀環境條件的更加迥然不同:馬英九政府主張對外自由開放市場,兩岸經濟和平融合,以致易於從大環境逆境中迴轉復甦;蔡英文政府基本上傾向於李扁「鎖國自閉政策」,秉持高度自我保護主義意識形態治國,堅決仇中反中抗中,隔離與對岸諧和往來,當然難以應對外需市場變化挑戰與外來大環境之衝擊。

臺灣絕對不宜「脫出中國大陸市場」

由於日本在2016年初的發聲抗議指出,中國大陸的新常態放緩,已經嚴重衝擊影響到日、臺兩國經濟的現在劣壞,以及未來之不會看好;這樣子的主張,正好給予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團隊有了可以堂皇責備中國、抗議中國,甚至可以用為加深仇中反中恨中的理由。循著這一說法,老英倡議要積極祭出新南向政策,往東協國家去覓求「可以取代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新市場機會,無非正是這一論述的典型直接反應。

但是,事實上,對今天以至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市場,都猶然還是臺灣極為關鍵重要的「充滿蜜與奶之地」,早在過去三十幾年間,已然形成為臺灣對外經濟關係當中46%貿易依存度之所寄;在這一發展前提之下,更凸顯出臺灣經濟在面對大環境不利、歐美目標市場根本欠缺大彈升指望之際,則中國之經濟市場,特別是其既存的內需市場,以及一帶一路計畫引申出來的新商機市場,更是臺灣當前以至可預見未來,謀求對外經濟局勢穩定的「近水」之源,絕對不宜輕易放棄,更不應該因為意識型態的自閉自縛,而予以根本自外與隔離。

「脫出中國大陸市場」的作法,祇會惡化目前這種唇寒齒凍格局的更趨困難,終致會是絕對雙輸的拙劣國政策略,應為當今任何智者之所不取。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建山/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 (台灣)
學者、教授(生於1949年,台灣花蓮人)
現任: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知名制度經濟學者,專注於公共政策、應用經濟與國際事務。美國聯邦政府韓福瑞獎金中華民國首位得主、美國聯邦智庫經濟評議會亞太經濟預測工作委員、中國傅爾布萊特學友會級美國馬利蘭大學在台校友會理事、蘇聯遠東基金會台灣地區秘書長、並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等多所大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公共政策學碩士、美國拉撤勒大學經濟管理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政策學人。
曾任:經濟部外銷服務團團長、環保署環境評估常任審查委員、勞委會職訓諮詢委員會,以及國科會、交通部、僑委會、外交部、國防部、全國工業總會等政府公、民營單位之公共事務之公共事務重要顧問及諮詢角色。
著作:《經濟知識學》、《商情預測》、《產業政策與產業管理》、《現代服務謝行銷學》、《台灣企業原理》、《永續政策經濟學》、《讓市場真正市場化》等二十一種,並經常著文評論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