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479,876
2016
03
月號論壇主題
兩岸四地新世代如何看待台灣政治新局及兩岸關係
國父孫中山:可否侵犯的政治圖騰?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台灣)
民進黨立委提議要修法,欲廢除向孫文遺像行禮等規定,此舉極亦引發台灣民主化後「去中國化」之意識形態思維之爭。筆者依稀記得馬英九政府執政初期,文建會(現文化部)為籌畫國父「紀錄片」的拍攝,因製片人平路女士希冀以人性觀點為出發,刻劃出真正的孫文,卻引來監察委員周陽山的嚴正關切,國父爭執議題持續發酵,各大報民意論壇對於國父議題的攻防,各種對於孫文史實觀點的推陳出新。尤甚,網路上將領導革命抗清的同盟會,戲稱為「童萌會」,蓋革命人物外表上大義凜然的史詩歌頌外,也有著隱藏人性中浪漫無限的兒女情懷。
 
黑龍會對革命黨的影響力
 
論及革命先賢,楊衢雲於1890年於香港創立最早的革命組織輔仁文社,甚至早於興中會,孫文尚且是楊衢雲的秘書,廣州起義失敗後方由孫文接替楊衢雲成為興中會的會長,楊氏不幸在1901年在香港遭清政府派人刺殺。後興中會改組為同盟會,發展重心轉為日本,頭山滿以玄洋社的骨幹成立了黑龍會,由內田良平擔任會長,此黑龍會就是同盟會背後最大的金主與實際行動支持者。黑龍會,組織名代表的意思就是意圖牟取黑龍江流域一帶的東北地區作為日本領土,這塊地方是滿人的老家,因此滿清當局非常厭惡同盟會。同盟會內部山頭林立,缺乏集中領導的組織團體,同盟會之所以能夠成立是因為有一個共同的重要金主:黑龍會。
 
黑龍會為了達成其顛覆滿清政權的目的,將孫文、黃興、宋教仁、章太炎等人在日本組織了起來。日本有極為擔憂若袁世凱掌權,日本就很難從中國獲得利益,尤其袁世凱答應滿州權貴,要讓滿人回到東北的家鄉,這對黑龍會來講簡直是晴天霹靂。民國肇建另一重要人物-黃興,堪稱清末各項革命起義的實際參與者,革命黨的地位聲譽卓著,但黃興反對孫文大搞個人獨裁,中華革命黨的暴力行為與地下黨形式,亦不受同盟會原始創建者之認同。袁世凱曾是如此評論孫文與黃興:「孫氏志氣高尚,見解亦超卓,但非實行家」;「黃氏性質直,果於行事,易受小人之欺」。
 
辛亥革命的成功或許少有孫文的貢獻,但二次革命的失敗卻矛頭徹底指向孫文,袁氏當國的對中華民國的成立不容小覷,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對袁世凱恐怕也大為低估,袁世凱堪稱新中國的擘劃者。袁世凱對近代中國實業建設的貢獻,撐起大清帝國末期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高峰,清末民初政治紛亂的僵局中,袁氏亦為海內外公認最有能力開創新局者。尤甚,袁氏當國期間也巧妙地運用滿清帝國皇族,落實民國對蒙古、西藏、新疆等地區的控制。另一方面,梁啟超成為民主、共和兩黨的幕後指揮,在北京的政治影響力,恐怕也不下於在南京搞二次革命失敗的國民黨。

台灣獨特的政治圖騰:中華-中山-中正
 
台灣地區過去六十年將孫文無限上綱最為徹底,中學教科書告訴學生,國父領導了革命,建立起中華民國,乃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云云;大學的國父思想課程或三民主義研究所,將孫文的學說系統化,國父-孫文成為一種不可侵犯的政治圖騰。中山-孫文的文化意象顯現在台灣社會生活中,比起史達林推動的列寧化更為徹底,但史達林此以政治崇拜之集體行動真正目的,還是為了控制蘇聯,剷除異己;筆者不敢指責蔣總裁消費孫總理,但「中華-中山-中正」等三位一體的政治圖騰之塑造,即便孫文地下有知,恐怕也是始料未及。
 

希特勒是奧地利人,成為納粹德國第三帝國的元首;史達林是喬治亞人,卻是蘇聯的最高領導;孫文十四歲便前往外國留學,滿清政府的垮台,不能說孫文沒有影響。環顧清末民初的政治領袖中,梁啟超對中國當時弊病之認識,恐怕比孫文更為精準,只是任公偏好打麻將,政治影響力到北洋軍閥已漸式微,若說梁啟超是百日維新的外圍,孫文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恐怕亦復如是。台灣的歷史教育獨尊國民黨的史觀,民國歷史研讀起來幾乎是國民黨可歌可泣的黨史,刻意忽略立憲派及北洋政府對中華民國的痕跡。
 
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成為民國歷史重要的轉捩點,寧漢分裂和中原大戰上處於政治及軍事的上風,國民黨對民國歷史的詮釋成為聖經,輾轉之下成為台灣課綱爭議的政治問題。南京中山陵碑亭內的墓碑上,由譚延闓以顏體書寫:「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抗日戰爭爆發後,孫中山成為凝聚全國向心力的象徵,中國國民黨與國民革命軍也以「保障孫總理的革命成果」為號召,國父神話從此牢不可破。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檢驗孫文的一生,他或許沒有意願成為「國父」,但這個稱號對於40年代重慶國民黨政府也別有政治用意,明顯區隔與南京汪精衛政府的虛假性,比起生前已被神格化的蔣介石與毛澤東,這兩位中山弟子在華人地區爭議性評價,孫文「天下為公」的精神,仍為政治神壇上牢不可破的共識,特別在兩岸政治擂臺上。
 
辛亥革命烈士的精神仍值得推崇
 
近年來,兩岸三地對於孫文史實的多元觀點推陳出新,愈來愈還原孫文的歷史真相,在戰局混亂且解釋不清的民國紀元,孫文仍是後人關切那個年代事物的座標。事實上,筆者認為每年出席元旦升旗仍有敬意,孫文及其革命黨人畢竟是點燃那個年代青年人的熱血,以流血革命的方式促成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仍是許多華人政治世界的共同信仰,辛亥革命烈士的精神仍值得推崇。至於兩岸三地的年輕人如何評價孫文?筆者建議不宜過渡神格化,就是一大進步。國立編譯館的小學國語課本的玩味內容,筆者現今讀起這段孫文猶如耶穌的神蹟,仍感到十分新奇和疑惑,該內容出自「國語課本第三冊第九課」:
 
國父孫中山先生小時候就很勇敢。
 
有一天,他住的村子裡來了許多強盜,搶人家的東西。村子裡的人都嚇得逃走了。
 
孫中山先生一點不怕。他對強盜說:「你們應該做工,種田,做一個好人,不應該搶人家的東西。」
 
強盜聽了孫中山先生的話,以後就做了好人。有的做工,有的種田。他們不再做強盜了。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台灣)
林士清(祖籍廣東平遠,生於台北),現職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學術領域為組織行為、政策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中國大陸研究學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學生時期曾赴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交換,代表臺大參與海峽兩岸知識大賽,獲得最佳團隊獎,亦參加海峽兩岸演講比賽,獲選第二名。「從國家與社會關係析論ECFA簽訂之議程設定模式」,評選為江丙坤兩岸交流貢獻獎年度最佳碩士論文,經常撰文評析時政議題,文章散見各報章雜誌。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