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477,633
2015
12
月號論壇主題
綜觀馬習會及對台灣大選效應
審視兩岸峰會 前瞻未來互動
─海峽兩岸如何面對2016選後變局─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台灣)
11月初臺海最受全球矚目之政治議題,莫過於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所舉辦之高峰會;誠然會前會後各方解讀角度與觀點,必然會是各取所需,要有所共識不啻是緣木求魚,但在新聞熱潮過後,吾人應平心靜氣,嚴肅地審視兩岸峰會之虛實,並前瞻思考日後兩岸關係互動發展之前景。
 
不論對此次兩岸高峰會觀感如何,無人能夠否認其必然會成為兩岸關係之重要里程碑。但其究竟是可成為終結整個馬政府時代之努力成果,並賦予該階段之歷史定論,抑或是成為開啟兩岸歷史新頁,並將兩岸實質交往互動關係提升到其他層次之重要端點,其實目前無人能夠有所定論。
 
歷史事件之評價,都必須讓後世說三道四;其能否提供未來發展之重大契機,亦要看後人能否掌握此等機緣。謹此提出數項觀察,祈請各界先進評斷,期能更加深入審度其事。
 
交手見真章‧過招顯虛實

首先,從本次兩岸高峰會從新聞曝光開始,臺北就顯現出欲迎還拒之進退兩難;假若要為其遮掩,當然可以用有為有守加以辯解。但是從臺北官方在面對媒體,在不同時機下就兩岸高峰會之主軸所作說明觀察;其中不斷重申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兩岸和平以及維持臺海現狀,就可理解到本次高峰會將僅限於形式突破,但對兩岸關係來說,很難期待有實質進展。
 
再加上主管機關強調兩岸高峰會將不涉及政治談判,不會簽署任何協議,亦不發表共同聲明,更不會有私下承諾來看,就可以看出此種成行前對外公開宣示之緊箍咒,真正目的就是在於化解內部阻力,同時亦是在滿足國內政治消費。儘管整個高峰會事前洽商與定案節奏相當之快,而且過程確實亦是保密到家,事先對美國當局先行告知,其時間點亦遠遠早於向國內民意機構首長提供說明;就程序與透明度來說,不是完全無懈可擊。但就整個事件敏感程度來說,國人予以高度寬貸與諒解,確實亦是可以理解。
 
其次,以馬政府處理本次兩岸高峰會來說,其仍保持一貫之施政風格,極度重視媒體溝通,甚至不惜在會後無視於保持對等架構,由馬總統本人親自披掛上陣主持國際記者會。馬政府施政經常被社會批評為過度期待掌聲,無法突破媚俗之心理魔障,所以在政策上經常被媒體批評後,就會產生退縮與反覆現象,此亦造成其民意低落與施政績效不彰。
 
但是現代民主政治體制下,所有政府無不重視民意反應;就算是威權政體,亦會經由多重管道掌握輿論趨向,以便規劃出能夠順應民意之政策,以便爭取人心之認同;所以馬政府在此事上重視溝通,原則上並無不當。但是當無法順利進入立院,對此次高峰會提出報告時,卻執意另行召開記者會,重述國際記者會相同內容,改向民眾訴求,此恐將坐實民間有識之士,多次譏諷馬團隊施政媚俗之指控。
 
再者則是基於前述分析,兩岸本次高峰會正式登場前,就已顯露出各項綁手綁腳之約制,因此在實際政務上,雙方能夠共同操作空間本來就有限,再加以縮限規範,就更無可能有所突破。當政務方面業已無望有所作為,媒體報導出口就開始轉向屬於枝節之庶務。此時會談場所佈置與席次,致送對方之禮品,晚間餐會菜餚調理與付費,甚至是佐菜之佳釀陳酒,都變成大做文章題材。如此報導萬一過當,不但會使整個峰會議題失焦,更會減損其歷史定位之份量。
 
其實著眼庶務期待成為佳話,原本並不算是什麼過當之舉;但是當枝節奪走主題之風采,甚至讓人覺得刻意炒作此等話題時,不禁感嘆此非朝貢稱臣或是和番結親之旅,過度講究此等禮品儀節之庶務,是否喪失應有之節度與風範,吾人實應謹記在心,爾後不宜對此枝節過度招搖。至於會談時所提政務論述能否傳世,這就要看日後其要點能否具體實現。單方面所提出之願景,其地位將永遠無法與雙方所達共識匹敵。探戈舞姿之美端賴雙方舞者默契,絕無可能獨享風采;兩岸高峰會談能否垂範後人,亦是相同道理。
 
進退無章法‧豈能展新局

此外就要思考雙方會談時所提出之議題;誠如前述,本次兩岸高峰會在實際召開前,由於在形式上業已層層設限,因此各方早就能夠理解,必然是雙方各言既定立場重申現行政策,幾無可能有所突破。因此雙方在公開場合對外發言時,必然是會避免過激用語,以免挑動對方敏感神經,硬生生地將整個追求和諧過場之氛圍搞僵。但亦因如此,就不太有可能見到有所謂往來折衝場面出現,更不要指望能夠挑起兩岸都願意認真面對之新議題。
 
正因如此,雙方在會談時,由臺北所主動提出撤除導彈論述,顯然就議題選擇上來說,實在是缺乏智慧。多年來臺北方面對此曾反覆重申過撤除導彈佈署要求,但大陸對於導彈佈署早就多次表達既定立場,只要願意認真思考,就知道不可能會在三言兩語下就會有所讓步。當初設定此項議題時,不知是否推估對岸可能反應,以及在大陸依據制式答案回應後,所能夠獲得之社會效應與民眾認同,究竟在政治上是加分抑或減分。
 
大陸在臺海周邊佈署導彈,其實問題癥結根本就與軍事特性無關,該項議題早就轉變成為政治問題,其實只要具有最基本軍事常識,從導彈在軍事上運用原則,整個射擊準備程序與戰術運用限制,再參照導彈在各個戰史中所曾發揮之軍事效用,對比共軍其他對臺動武可用之武器儎臺與軍事手段,就可看出導彈在軍事上效用並不算高;將焦點置於整個導彈部署議題僅是個政治操作口實,根本就與對臺軍事實際威脅程度無關。
 
對於筆者這種曾在兩岸軍事對峙年代,於艦艇上服勤時,經常進出外島水域之職業軍人來說,那種被共軍反艦導彈雷達鎖定,警報器響個不停直達聲嘶力竭地步,回憶起來仍然記憶鮮明。但是平心而論,從九五與九六年臺海導彈危機迄今,經過政治人物多年來刻意炒作與曲解,導彈部署早就不是軍事威脅課題,而根本上就已成為刻意描繪對岸敵意之論述工具。就中共所部署導彈而言,北京對我敵意不受其左右,共軍對臺威脅未因此增減;所以在高峰會中提此話題,除能得到早就不知聽過多少次之制式答案外,絕無可能有所斬獲。
 
或許有人認為,臺北刻意提出此項議題,同時向對岸表達民眾對此觀感不佳,希望藉此對內表達,主事者業已向大陸表達民眾情感訴求。但是只要理智地想想,在共軍完全未曾調整導彈部署之前提下,馬政府亦能順利地降低雙方敵意,穩定臺海情勢並鞏固兩岸和平;其實早就證明出,在整體安全方程式以及兩岸政治和解計算過程上,大陸所部署之導彈根本就是個微不足道變數。馬政府對兩岸高峰會議題,居然是要隨著綠營思維起舞,不知是未能想透這個兩岸互動公式,還是招認出對本身理念缺乏自信心,可能具有值得再深入探討之價值。
 
最後還是要不客氣地指出,從綠營在面對兩岸高峰會猝然登場之反應,以及隨後所作之各項處置作為來看,其危機處理能力實在是令人憂心,亦讓人懷疑其業已經過實際執政,為何在進退舉止上如此章法大論,以此種表現水準,怎能讓人期待未來能夠在兩岸議題上開創出新局面。
 
綠營在面對兩岸高峰會之初,顯然就是從選舉算計上著眼,而未從日後執政之高度來看問題,如此更顯現出本身格局有限。就危機管理之策略與步驟而言,其與平日黨務運作與目前執行選舉事務,所需人員編組自然不同,因此必須先推出因應情勢強而有力之編組,以便顯現反應能力安定人心。拍攝電影要講究卡司,戲劇演出亦要強調演員陣容,綠營執政期間在兩岸、外交與國安體系,曾經刻意培養過大量政治新秀,無法藉此展現人才濟濟,擺出堂皇架勢迎接挑戰,令人懷疑綠營當家決策圈內廣納人才運用之氣度不足。
 
再從處理兩岸高峰會之溝通能力來看,其對外發言節奏與論述都有可議之處;當該案發展初期,局勢並未完全明朗前,就倉促提出五大聲明與七點質疑,最後被馬總統行前記者會逐項回應與化解,此不啻提早亮出底牌,使對手可以從容應對。而且主帥倉促出手將此高峰會魯莽定位,最後發現背離國際社會與主流民意觀點,甚至有可能斷絕日後自身兩岸議題彈性空間,此時再改口修正,不但失去先機更讓人覺得思維反覆。總而言之,危機測得真本事,逆境逼出真性情;在此種政治大戲前,能有幾斤幾兩總是騙不了人的。

兩岸高峰會能夠成局,是靠雙方多年來不斷努力所累積出之成果;日後此項高峰會能否開啟新局,要看日後主事者能否承接此高峰會之議題,繼續推動提升兩岸關係與互動往來。不論未來發展如何,主事者總是要先正視臺海現實狀況,不要自限於政治神話與自我願景,才有可能拿出實際作為,為兩岸創造出雙贏之局!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台灣)
國防大學解放軍研究所兼任教授
經歷:海軍中權軍艦艦長
學歷: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68年班
海軍軍官學校72年班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参謀學院45期績優畢業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指揮學院1998年班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電機工程碩士
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