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579,996
2015
08
月號論壇主題
從洪秀柱獲提名看國民黨的困境與轉機
廢國旗 廢國歌
石之瑜/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台灣)
美國南方名校萊斯大學為迎接北京貴客劉延東,而將具有台灣國家象徵的旗幟暫時撤下,這毫無例外地再次牽動兩岸敏感的神經。過去類似爭議中,青天白日旗尤其是每次焦點,而以體育為主要場合的旗歌問題,近年已蔓延到所有文化、經濟領域,一方面造成兩岸青年與網軍激烈對峙,二方面凸顯台灣的國際參與困境。必須尋求突破之道。
 
旗歌是20世紀象徵主權與國家的精神標誌,而21世紀則是已經進入跨主權疆域的多元、多層次流通的時代,兩者殊不搭配。台灣情況特殊,尤其感受其間之矛盾與不公。釜底抽薪之計,似乎不應是謹守一個台灣已然失勢的戰場,緣木求魚地試圖恢復在舊戰場的位置。而實際上,礙於實力不足,最後導致此種努力反而千篇一律總是淪為國內政治消費的話題,徒增國人的怨懟之情以及黨派間彼此的妒恨之意,得不償失。
 
與其繼續在舊的主權戰場上氣憤地糾纏,台灣是否應該根據自身的體會與實踐中的經驗,率先探索突破性的制度?這不但是用來替台灣思索出路,更是藉機開展21世紀制度反省的先河,為各方早就詬病多時的主權制度的變遷,設想並實踐一套有啟發性的作為。首先要著,就是擺脫一個國家只有一旗一歌。
 
在制度上的第一步是修憲,將原先憲法第六條之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加以修正,改為「中華民國國旗國歌應無固定形式,國民製作國旗國歌,以法律定之。」若求強化效果,可考慮另在第十四條關於人民集會結社之權利保障方面,增列製作國旗國歌之權利,但非必要。
 

接著,便可依照憲法修正後第六條訂定國旗國歌法,其中應明列凡參與政府或非政府間國際組織之單位或個人,應循何種程序提交所製定或沿用或選擇之國旗國歌,及如何處理因此而衍生之著作權事宜。
 
國旗國歌去形式化的時代意義,是將國旗國歌從具有神聖與抽象的集體象徵,進階為與國民生活融合的公共參與機制,類似日本天皇從神轉化為人,因此不再是讓人敬畏的高高在上的天神,而成為國民生活中得以寄託情感的民俗文化內涵。如此國旗國歌多元化,每次國際場合出現的旗歌都可能不同,可見,其代表性並不求其全面。而且,這代表國家支持國民自選的國旗國歌,而不像在舊時代那樣,是國民接受國旗國歌的動員,本末倒置而喪失其一時的主體性。
 
在政治上的效果則是,代表台灣的國旗國歌成為不可打壓也不必打壓的對象,因為每次可能不同而在現實上打壓不了,每次表達的意念不以全台灣的代表性為出發點,而是以全台灣所支持的個性與創意為出發點。這樣的國民參與甚至有化解台灣內部認同鬥爭的作用,有助於開展二十一世紀國家意義的更新,讓國家成為國民後盾,而不是將國民當成戰場上的愛國將士。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石之瑜/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台灣)
學歷:美國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博士
經歷: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