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數
8,540,412
2015
05
月號論壇主題
國民黨如何面對2016總統大選
中國的球場革命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中國大陸運動產業的概念股票最近一個月氣勢很猛,又是一次政策走到哪裡,經濟效益跟著走到哪裡的故事,只不過這次的節奏與眾不同,因為高高捧起了足球,重重的把高爾夫球摔下,形成一個大陸獨特的球場革命現象。
 
在最近一次的兩會上,陸續有人大代表對高爾夫對出議案,指出高爾夫球場對環境的污染很大,另有人表示將廢棄的高爾夫球場改造成足球場,讓市民受益。這些言論與去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新華社的一篇“為中國足球出謀劃策”的文章觀點不謀而合,即先把違規的高爾夫球場鏟了之後,改變成足球場,各地政府把地皮和賣地錢的1%拿出來建足球場,估計三年可以建一萬個足球場。不過,高爾夫業者反擊為奇葩言論,認為政府投資難以做好後期管理、土地平整度有差異、地處郊區交通不便和造成大量高爾夫從業者失業等這四個方面證明這樣的建議並不具備可行性。
 
振興中國足球是很多中國人的夢想,但是否一定要把高爾夫球場打壓下去的方式來實現呢?對此事,大陸線民展開大辯論,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激烈,算是大陸體育產業有史以來的空前大事件。
 
球場革命的熱議地點先來自北京。北京的高爾夫球場超過100座,但只有十三陵附近的一座高爾夫球場擁有合法審批。站在高爾夫球場這邊的人士認為,目前每個18洞的高爾夫球場占地約1500畝到2000畝之間,這些不合法的球場為了拿到准生證,只好交錢尋求苟延殘喘的機會。像是北京南邊永定河荒灘的高爾夫球場,因占地需要繳納租金600萬人民幣(人民幣1:5兌換台幣,約3000萬台幣),其中400萬人民幣交給永定河管理處,200萬人民幣交給當地村民,同時向村民提供球童等就業崗位,因此建設高爾夫球場對於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有一定的好處,而且北京大部分的高爾夫球場使用的是荒灘野地,佔用良田的不多,且對於解決北京的環境問題與淨化空氣也有促進作用。
 
雖然支持高爾夫球場存在的人群不少,不過高爾夫球場的悲劇還是發生了,就在2015年春天還沒結束時,大陸11個部門一口氣取締66家高爾夫球場,這是大陸高爾夫歷史30年來第一次的誅殺行動,而這只是第一波,第二波還有更多的高爾夫球場會遭到取締。而被取締的高爾夫球場會改為足球場嗎?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高爾夫球場搖身一變成足球場的事實,或許就如高爾夫捍衛人士說的,高爾夫球場都在荒郊野外,改成足球球場就會有人去使用嗎?
 
足球在中國大陸突然熱起來,只因為大陸的領導人習近平的一句話,而領導人的一句話可能要比一萬句廣告詞還來得有效,因為領導人愛足球,下面就有一堆人也起哄愛足球,愛足球的第一件事情是要有場地,而占地最大的就是高爾夫球場,加上打貪打腐的行動盯上高爾夫,於是廢棄的高爾夫球場就變成足球支持者看上的目標。

在北京,高爾夫球場比足球場還多,但這不是高爾夫球場的錯,而是足球場沒有商業市場的價值。北京的房子蓋得太密,如果城市足球場要在北京出現,或許拆掉一些違建就能搞定,但城市足球場的構想別說在北京不能實現,其他城市也面臨同樣困境。
 
中國沒有城市足球場是因中國大陸的足球人口少得可憐,目前只有7000個註冊足球運動員,世界排名在100開外,拿這個數字與足球強國相比,就太遜色了。荷蘭人口沒北京多,足球註冊人口120萬,日本足球人口200萬,連人口不多的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的足球人口都比中國多太多,所以,大陸推動足球的首要工作是先把足球人群找回來,接著才有城市足球場的問題。
 
大陸很大,但標準的草皮足球場不超過600個,而高爾夫球場在三令五申的禁令下,總數還是超過600,一個高爾夫球場的面積是足球場的50倍大,於是有不懂高爾夫的人士提出把取締的高爾夫球場改建為足球場,至少可擠出10000個足球場出來,而10000個足球場比目前大陸足球人口還多。大陸要推廣足球,大量的足球場還不是先考慮的,而是足球人口在哪裡?一個足球場可供100人使用,現在大陸的600個有草皮的足球場可供60000人使用,數字已說明清楚,多建足球場對目前的中國足球沒有實質的幫助。大陸足球推動的幾個步驟是足球註冊人口先超過10萬,足球俱樂部與足球場都超過10000,而足球少年要有100萬的能量,中國的足球大概就鞥符合習近平的政策指標。
 
中國大陸的高爾夫球場與練習場被勒令關閉的數量達到100座,高爾夫業者說,他們有點像是等著被處決的心情,因為這一波的高爾夫球場取締行動裡,高爾夫的一方似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足球卻成了力捧的物件,連一直是疲軟的運動概念股票也趁勢而起,就因為習近平領導人的一句話而政策大轉向,這是一個外國人很不容易讀懂的中國現象。
 
作者簡介
Author Intro
黃承富/專欄作家 (台灣)
專欄作家。
畢業於臺灣讀輔仁大學 日本東海大學。
曾任:ESPN、TVIS評論員,運動專欄散見各國報章、雜誌。
過去25年,離開臺灣後,先後旅居日本、美國、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目前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城。
文字作品:《兵臨北京城》、《筆感•球感》、《果嶺上的社交術,第19洞》、《東方超特級•郭泰源》、《奧運100年》、《洛基•林明佳》等20餘本。
影像作品:《日本人的聯想》、《背的聯想》
轉寄好友
Forward
聯絡我們
Contact us
我們誠心歡迎更多的筆陣一起來為兩岸三地的議題發聲
本次更新時間:2015年1月26日